定义
锚杆: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。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,也可称为锚索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b v K x K $50330-2002锚索:; * \ s B e % p ?当锚杆杆体采用高强钢绞线制作的时候可称之为锚索
土层锚杆:锚固于土层中的锚杆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50330-2002
由设置于钻孔内、端部伸入稳定土层中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孔内注浆体组成的受拉杆体。——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JGJ 120-P b s ` K Y99
岩石锚杆:锚固于岩层内的锚杆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50330-2002
系统锚杆: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,在坡体上按一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。——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》GB50330-2002
为使围岩整体稳定,在隧洞周边上按一定格式布置的锚杆群。—&mdas; ` X K h Fh;《锚杆喷( P S / ! [ 1 a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》GB50086-2001
锚固:利( i b G D用锚定在洞室围岩或岩体边坡中的锚D ; + ` s /杆来加固岩体的工程措施。《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》GB/T 50279-98
锚杆挡墙:用水泥砂浆把钢杆或G S z * b多股钢丝索等锚R B u 0 B 5固在岩: O o N N & i土中作为抗拉构件以保持墙身稳定,支挡土体的挡墙。《岩土工= \ } S程基本术P 7 W语标准》GB/T 50279-98
土钉墙:采用土钉加固的基坑侧壁土体与护A O 6面组成的支护结构。——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JGJ 120-99
土钉:是一种基于新奥隧道法原理,在天然边坡或开挖] v R s t O R q 7形成的边坡、基坑原位岩土体中近于水平设置加筋杆件并沿坡面设置混凝土面层,使整体土工系统的力学性能得以改善从而提高边坡、基坑稳定性的原位加筋技术。——《岩土工程治理手册》林宗元注编,2005年10月第1版
土钉可被视为小尺寸的被动b . 3 7式锚杆(部份类似于全长粘结型锚杆),分为钻孔注浆钉与击入A e .钉两种,土钉材料为角钢、圆钢、钢筋或钢管。——《岩土锚固技术手册》R ) f闫莫明、徐祯祥、苏自约主编。其后二个参与了《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》GB50086-2001的编写。
锚管:当土钉杆体采用钢花管(就是钢管上面钻出} e S i c ] G几个注浆孔)z D c I z #的时候可称之为锚管。
区别
土钉与锚杆不同之处有:
1、受力机理
&nbsP j d \ ) $ zp;1)土钉是被动受力,即土体发生一定变形后,土钉才受力,从而阻止土体的继续变形;
2)锚杆是主动受力,即通过对锚杆时间预应力,在基坑未开挖前就P L F / t限制土体发生过大变形;
2、受力范围
1)土i 3 l ! P E %钉是全长受力,不过受力方向分为两部分,潜在滑裂面把土钉分为两部分,前半部分受力方向指向潜在滑裂面方向,后半部分受力方向背向潜在滑裂面方向;
&nbs: ? z =p;2)锚杆则是前半部分为自由端,后半部, O M分为受力段,所以有时候在锚杆的前半部分不充填砂浆。
以上说法说的是非预应力锚杆与预应力锚杆(索)的区别。
3.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工作机理的不同
土钉是一种土体加筋技术,以密集排列的F p i 8 G %加筋体作为土体补强手段,提高被加固土体的强度与自稳能力;
锚杆是一种锚固技术a { \,通过拉力杆将表层不稳定岩土体的荷载传递至岩土体深部稳定位置W E 2 z H d,从而实现被加固岩土体的稳定= d k ^ q 4 d。
当土体发生一定变形后,土钉随着这个变形而提供p g % H ~ =抗力,3 # ~ E 0 Z这时受力特性和锚杆一样。只是它是全长受力。滑烈面所分成的两断受力方向是一样的,均为指向坡内。而锚杆在预应力的作用下,主动受力,4 | A ( M t D s s始终是对坡体提供指向坡内的抗力,随着预应力的损失和坡体变形的停止,退化为土钉。
因为有些地方的理解不同,土钉墙的土钉如果命名为“土钉”,按预算定~ , 2额单价是很低很} V A低的,所以我和一些同行趋向于把它命名为非预应力土层锚杆。这也是一个不得: # h A不注意的e w S p p问题。
请登录后发表评论
注册